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教育科研 >>  正文
“小医院”游戏的推进----董双丽

作者:新贝幼儿园—卫嘉欢    文章来源:新贝艺术幼儿园     更新时间:2022-11-16 18:49:01
 

背景: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要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能逐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才能与品质的多样性,认识到自助与助人、“靠自己拼搏”与“为别人喝彩”一样重要,推动着幼儿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身子女,自私、任性的个性品质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促进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因其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爱模仿的需要,从而成为了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

小医院主题自开出来以后,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喜欢玩“医生看病”的情节,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历了期初不太会玩到期末玩起来情节已经比较丰富的过程,其中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支持。

实录:

案例一:学期初和孩子们商量游戏主题以后,我们按照孩子们的兴趣开设了小医院,投入了很多小医院的材料,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一到游戏活动时间,就跑过去争当小医生。看,昊昊总是第一个跑过去,抢到衣服穿上,小高抢到帽子戴到头上,悦悦则把听诊器扣到头上,另一名幼儿在摆弄盒子,不像是医院,而更像一个玩具店。这样,孩子们摆弄了几次后,我发现听诊器断了,针管、温度计不见了,药品的盒盖也不见了,很显然,孩子们对小医院的兴趣不如一开始的时候这样浓厚了。

案例二: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时间又到了,昊昊小朋友选择了小医院,并扮演了医生这个角色。他一来到小医院就熟练的从衣架上取下医生的服装,穿好后,他开始从柜子里取出材料放在柜子上。只见他观察了一下发现材料没有归类,便开始整理起来。这时,萱萱带着他的宝宝来了,昊昊便问他:哪里不舒服呀?”萱萱说:宝宝肚子有点疼。昊昊听了他的回答后马上掀起娃娃的衣服并拿出听诊器放在她的肚子上听了听,听完后王荣昊拿出处方和笔一边在处方上画边说:“给你打一针吧。“萱萱又说:应该不是太厉害。王荣昊又接着说:“不是太厉害,打一针就好了,不疼的。“说完让他带宝宝去小景那里打针。

小景听说了情况拿起针筒轻轻在娃娃屁股上一打,好了,看吧,打针没那么疼的,“宝宝很勇敢,表扬!打完针经小景还拿了一盒药给萱萱,还嘱咐他一天吃两顿、一顿吃粒、药要天天吃、不能吃冷的东西…萱萱听了她的嘱咐回答说:知道啦,说完开心的离开了。

 






分析与支持:

这是本学期期初和期末发生在小医院的两个案例,案例一中,我们发现中班初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明显的角色意识,他们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扮演成某个角色后具体应该做什么还是很模糊。孩子们最初的兴趣只是在摆弄东西,并没有理解游戏的玩法,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发挥材料应有的功能。在游戏中“医生”角色的语言表达很少,对各种医疗器械的认识和操作也缺乏能力。在游戏中医生和病人的交往能力很弱。同时看病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还是不清楚。

分析案例一的情况,我觉得游戏来源于生活,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他们应该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医院的生活经验,但很不够,去医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除了害怕可能对医生和看病的过程缺乏一定的了解。看到着新开的小医院,他们是很感兴趣的,但没有当成医院来扮角色进行表演,而是当成新开的玩具场地,仅限于摆弄这些材料,而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孩子们对小医院这一区域还是感兴趣的,对材料也很有兴趣,在摆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发现新的工具、新的玩法。在这过程中,孩子的游戏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教师也要不断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适合幼儿的相应的调整措施,不断投入新的游戏材料,比如幼儿对于小医院所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愿意在摆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游戏情节,用听诊器听听心脏、用血压计量血压、装药片等,多引导和丰富一些角色行为,孩子们才玩得更加尽兴。

通过一个学期的游戏,案例二中所呈现的情境就更加丰富了,孩子之间的互动性更加频繁了,孩子们的交流也更加顺畅了。娃娃家的爸爸会带孩子上医院看病,医生、护士的分工也很明确,并且有了良好的合作,说明无论是娃娃家的爸爸还是小医院的医生,游戏水平较期初都有很大的提升,一方面孩子们随着自己的长大,游戏经验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老师作为孩子们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给孩子们了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这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积极性。

后续思考:

一、对比案例,成为孩子游戏的参与者

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我觉得每天的角色游戏都在进行中,孩子的游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游戏,比如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的游戏水平怎样,如果游戏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就会得到限制,如医院的游戏区里只是一些听诊器、一些药品、注射器,孩子们就只会知道有感冒这一种常见病,如果结合孩子平时的生活,发现他们一些生病的情况,及时丰富到游戏活动中。

在不打扰孩子游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孩子游戏的参与者和孩子进行互动,我们可以是游戏讲评时孩子们经验交流的主持人,让孩子们互相学习经验,也可以把我们自己的建议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分享给孩子,也可以让家长配合,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的经验,同时按照孩子的需要,及时增添或者删减游戏区域的材料。

二、调整角色,成为孩子游戏的引导者

在游戏中我也会发现很多孩子对于角色的选择比较单一,认准的角色会出现一直要反复玩的现象,我们要及时调整和互换小朋友在游戏中的角色,通过一定的角色转换让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能更全面的接触和了解游戏的各个环节,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去。

同时,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他们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注重观察,成为孩子游戏的支持者

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满足着儿童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时候,教师是多余的,我们只需要远远地看着。但更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更需要反思自己,也需要向孩子学习。

老师以怎样的身份去引导他们的活动。当幼儿与同伴间为了一种材料而产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支持他们用分享、协商、交换等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有些孩子能够与同伴大胆交往,但是有些孩子胆小,不敢与同伴交往,此时,我们的身份就是孩子的合作者,带着他们一起游戏。

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一方面是生活经验的积累,一方面是提供环境和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要以孩子游戏的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去真正地投入到他们的活动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