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南上海品质教育区,聚焦新成长教育的创新推进,以区教育局有关“十四五”教师培训系列文件精神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努力打造“文化润心”的人文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目标,助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园现有专任教师21名,在岗专任教师均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其中本科学历19名,占在岗专任教师的91%;大专学历2人,占在岗专任教师的9%。在岗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2人,占在岗教师的9%;一级教师12人,占在岗教师的57%;二级教师7名,占在岗教师34%;区级骨干教师3名,占在岗专任教师的14%;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占在岗专任教师的19%。全体教职员工师德优良、理念先进,刻苦奋进、凝聚力强。师资队伍相对稳定,都是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形成了区级骨干、园级骨干、一般教师的培养梯队。
(二)发展优势
1、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成熟型教师较多,教学经验丰富,队伍整体上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2、已形成骨干教师、成熟教师、青年教师的分层培养梯队。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达到66%(高级教师数量已有2位,已达到比例),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14%,中、高级两大员达64%。幼儿园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培训机制,并逐渐从依靠外源,转为项目自培为主的内源性培训支持模式。
(三)主要问题
1、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教师队伍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上,仅有3名教师的教龄在8-11年之间,属于师资队伍中最年轻的力量。成熟教师属于保守派,缺乏激进派的冲击,普遍对于集团内比赛参与意愿低,缺乏职业发展中的自我挑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追求逐渐减弱。
2、自我提升意识淡薄。无法确保班级里的两名教师都是正式工,也无法确保保育员队伍中人员的稳定性。因此教师们更多关注本职工作的完成,对工作之外的学习和自我提升力不从心,限制了个人职业成长和教育视野的拓展,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作目标
1.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工优良师德和行为规范,努力打造“文化润心”的人文环境。
2.完善新一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激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追求和认同感,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成长氛围。
3.完善培训和学习制度,针对教师队伍的层次和现状,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水平。
4.实施常态、长效的监控与评价,构建教师在螺旋上升式的研修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个体的成长。
四、内容与措施
(一)师德建设 凝心聚力
(二)园本培训 提升素养
(三)分层培训 促进成长
五、具体活动安排(略)